有文化才有未來。 在當前能源電力行業(yè)處在轉變發(fā)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電力亟須以創(chuàng)新為核心特征的人工智能等科技添薪續(xù)力,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創(chuàng)新應用也亟須通過具體行業(yè)落地實施。
從較短的時間看,電力行業(yè)與人工智能的這種結合宛如涓涓溪流不斷滋潤著發(fā)電、供電、用電的技術進步;從較長時間看,這種結合恰如汪洋大海般的力量推動著電力行業(yè)的轉型升級。 對于這種結合,我們在技術層面的總結已經很多,而當我們用文化的視角去觀察它時會發(fā)現(xiàn),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的人工智能承載著太多的共享文化、創(chuàng)新文化、價值文化。 基于這些考慮,本刊特推出“人工智能與創(chuàng)新文化”系列原創(chuàng)文章,以暢通人工智能企業(yè)、電力企業(yè)、科研機構之間交流的渠道。 敬請關注。
經濟社會和能源電力的人工智能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感知智能、計算智能和認知智能方面表現(xiàn)出強處理能力,與能源電力系統(tǒng)相結合將有助于改變能源電力生產和利用方式;而云計算、大數據、物聯(lián)網、移動互聯(lián)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將有效提升電力系統(tǒng)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靈活性。
從病毒基因測序,到疫苗(藥物)研發(fā),到蛋白篩選;從精準測溫,到快速測試,到智能診療;從遠程辦公,到在線教學,到智能生產;從空中喊話的“硬核”無人機,到社區(qū)里協(xié)助警務巡邏的機器人,到云計算完成病毒數據分析……2020 年,在與新冠病毒較量的戰(zhàn)斗中,不怕感染,不需隔離,能處理大量人流和數據的人工智能(AI)在疫情發(fā)現(xiàn)、預警、防治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成為“抗疫”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當我們審視這種力量時,難免會追問,構建起這種力量的人工智能到底為何物?
人工智能深刻影響生產生活甚至塑造人本身
說到人工智能,人們可能會在眼前浮現(xiàn)出供電營業(yè)廳中憨態(tài)可掬的智能機器人,不畏路途荊棘的山區(qū)巡檢無人機,中控室中跳動不已的紅色代碼,甚至會想到人類最高棋手李世石被阿爾法狗打敗后那失望的眼神,知識存儲達到圖書館級別的深藍機器人。但要人們就人工智能做個準確的定義時,不同人的就會有不同的答案。正如,我們真要給經常使用的人類、生命、計算機等名詞下定義時,會發(fā)覺是個很難的事情。但不管分歧如何懸殊,人們的回答如何形形色色,并沒有改變人工智能蓬勃發(fā)展的事實:人工智能在供電場景、人臉識別、智能翻譯、無人駕駛、疾病診斷等人類智能高級應用領域迅速拓展并深刻影響我們的生產、生活甚至塑造人本身。
人工智能的影響如此深遠,甚至有人說我們處在一個人工智能時代。當然,這個時代也有基因工程、能源互聯(lián)網等高科技,但這并不妨礙人們稱呼21 世紀是“人工智能”的世紀。這一點從科學家的一項評選可以看出。2019年,美國權威雜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揭曉 2019 年“全球十大顛覆性技術”,其中“靈巧機器人”高居榜首;2018 年“面向每個人的人工智能”名列其中;2017 年,強化學習、無人駕駛汽車、刷臉支付等與人工智能技術相關的顛覆性技術均入選“全球十大顛覆性技術”。2013 年的藍領機器人、智能手表、2014年的靈巧型機器人、農用無人機,2015年的蘋果支付及其大腦類器 官以及2016 年的語音接口、知識分享型機器人以及特斯拉自動駕駛儀等涉及到人工智能的技術都名列“全球十大顛覆性技術”之中。
人工智能不但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產生如此重大影響,也塑造著我們的精神世界。比如很多好萊塢大片中都把人工智能作為創(chuàng)作的素材和賣點。在《終結者》中,最新型終結者 T-X 具有前所未有的戰(zhàn)斗力與自我修復功能。有著美麗外表的她,身手矯健、下手毒辣,以能量形式存在各種網絡之中;她能隨心所欲地變成各種形態(tài),并能操控其他機器人,連最先進的液態(tài)金屬 T-800 也無法逃脫她的操控?!逗诳偷蹏分?,生活在二十二世紀的人類不僅肉體被機器奴役,精神也被“麻痹”在二十世紀。電影《機械姬》中,人類制造出的機器人具有獨立意識,并試圖毀滅人類。邏輯上看,科幻片的構思似乎無懈可擊。一方面,人工智能的確具有人類所沒有的無限壽命、超強的計算能力以及其他高級智能;另一方面,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類似乎逃無可逃:街頭車站涌現(xiàn)大量的手機低頭族,網絡社交評分無處不在,狂熱青年忙賺虛擬貨幣。正是高速運轉的人工智能模糊著虛擬世界與物理世界,正是人工智能將現(xiàn)在和未來拉得如此接近。這些巨變使得一些科學家認為,奇點來臨后,科幻中的景象就會變成現(xiàn)實。
如果說靈巧型機器人和科幻作品離我們比較遠的話,人工智能造成的失業(yè)問題可能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超市人工收銀逐漸被自動支付取代,銀行營業(yè)廳柜員逐漸被手機銀行取代,大量傳統(tǒng)行業(yè)被人工智能排擠出去。這個趨勢不僅沒有窮期,還擴展到越來越多的領域。至少從表面上來看,在許多領域人類的能力越來越顯得薄弱和低效,因此人類完全可以被取代。
當腦機接口成為現(xiàn)實時,當身體器官被人工裝置取代時,當記憶能夠被生物芯片取代時,當人類的計算、存儲等能力被取代時,人們會問,這個人工智能帶給人類的危險會有多大?這個合成的人還是人嗎?如果是人,這個人與沒有被機器武裝的人有何區(qū)別?如果不是人,那人類的同一性如何定義?尤其令人躊躇、擔憂甚至害怕的是,越來越多的事實正快速地在不同領域將這些可能性變成必然性。
如何定義我們討論的人工智能
盡管人工智能如此重要,盡管人工智能的概念不好定義,但當我們討論人工智能的影響和意義時,我們會被迫必須要對人工智能給予明確定義。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學術譜系上來追溯,人工智能是借助機器(主要是計算機)實現(xiàn)人類的記憶、認知、運算等智能的學科,是計算機科學的分支學科,是科學技術的范疇。在此意義上,人工智能有許多定義。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尼爾遜認為“人工智能是關于知識的科學,即怎樣表示知識、怎樣獲取知識和怎樣使用知識的科學”。麻省理工學院溫斯頓教授則認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富有智能的工作。我國學者王永慶認為,人工智能“是一門研究如何構造智能機器(智能計算機)或智能系統(tǒng),使它能模擬、延伸、擴展人類智能的學科”。這些定義或者從對象或者從功能或者從學科等對人工智能進行了定義,具有一定的價值。
我們認為,本質上,人工智能是人類通過機器實現(xiàn)人的思維能力 (比如計算能力、感知能力、記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的技術。因此,人工智能,與人類的智能、動物的智能三者可并稱為三大智能。故我們討論人工智能與電力發(fā)展關系時,主要是弱的人工智能,即只限定在已知基于大數據和深度學習技術,以算力、算法和數據為三大要素的人工智能技術及其應用上。換言之,我們認為,人工智能不僅使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升級為人工智能系統(tǒng),成為智能計算機,還憑借其三大技術支撐(大數據、新算法、超級計算能力)和六大主要應用(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圖像識別、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將在傳統(tǒng)互聯(lián)網與工業(yè)物聯(lián)網之間架構“類互聯(lián)網大腦”模型。那些尚未獲得突破的、擁有全大腦仿真技 術的未來人工 智能技術,僅僅限定于展望的未來。
“AI+ 能源”將是能源生產革命重要方向
伴隨著人工智能深刻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甚至塑造人本身的同時,人工智能也賦予現(xiàn)在的人類比之前的人類更多的健康、更長的壽命、更多的便捷和更強的力量。這也使得人工智能成為頭雁工程,成為各國角力的重點。
人工智能 2016 年被列入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自此之后,國家就人工智能戰(zhàn)略實施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2019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發(fā)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機遇的戰(zhàn)略問題。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yè)已在全球范圍快速進入發(fā)展軌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突破口和產業(yè)變革的核心驅動力。“AI+ 能源”將是能源生產革命和消費革命的一個重要發(fā)展方向。
對電力行業(yè)來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呈現(xiàn)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xié)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特征,在感知智能、計算智能和認知智能方面表現(xiàn)出強處理能力,與能源電力系統(tǒng)相結合將有助于改變能源電力生產和利用方式;而云計算、大數據、物聯(lián)網、移動互聯(lián)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將成為智能互動、安全可控的新一代電力系統(tǒng)發(fā)展所必需的基礎性支撐技術之一,有助于提升電力系統(tǒng)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靈活性,促進電力行業(yè)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能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