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鄉(xiāng)生長的人,沒有人不知道蘆葦的,它是鄉(xiāng)村最平常的植物了。村莊內外,只要有水或者地勢低洼的地方,到處能看到一片一片的蘆葦。它極普通,就像一粒被農人無意間散落在田野里的種子,靠與自然的抗爭和堅強,沖出凍土層,帶來綠色的暢想,用潔白的蘆花為大地歌唱……就像在庚子年戰(zhàn)疫情后,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的宋紅浩一路走來的身影,不,應該是宋紅浩就像水鄉(xiāng)里的一支蘆葦,他凝視過大海里的航標,他想像著沙漠里經過的駝隊,他注目過草原上的格桑花,但他更愿意做水鄉(xiāng)的一支蘆葦,任憑風吹雨打,堅實,堅韌,堅毅地挺立水鄉(xiāng),如錐子一樣指向天空,始終站立在自己的崗位上,奉行“人民電業(yè)為人民”……
人物檔案:
姓名:宋紅浩
單位: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
職務:鹽城市鹽都區(qū)興達農村電氣化服務有限公司北蔣業(yè)務部經理
做好服務是必須堅守的硬道理
蘇北里下河腹地綿綿的水路,青青的蘆葦蕩究竟有多長,無人知曉。真正的鹽城西鄉(xiāng)蘆葦蕩南至大縱湖、興化沙溝,北至建湖九龍口,南北長近百里的蕩區(qū)橫穿西鄉(xiāng)五、六個鄉(xiāng)鎮(zhèn),正所謂“一曲水流一曲煙”。整個西鄉(xiāng)河流縱橫交匯,水道如巷,河灘如網,犬齒交錯,形成了西鄉(xiāng)獨特的農耕濕地,滋生了一片又一片的蘆葦蕩,演變成為一個個蘆蕩迷宮,而生于斯,長于斯的宋紅浩就是這個蘆蕩迷宮的一個弄潮兒,學富、中興、西區(qū)、北蔣等水鄉(xiāng)的一個個鄉(xiāng)鎮(zhèn)里,都有過他的身影。
春天的蘆葦剛剛發(fā)芽,根根挺立,新生的葦錐,上白下粉,鮮鮮亮亮,一根根、一簇簇、一片片布滿村莊的角角落落。陽春三月,柳條長長,細雨飄飄,蘆葦片片,整個蘆葦地就像一幅水墨畫。蘆葦們都在一節(jié)節(jié)的拔高,鮮嫩嫩地葦葉爆發(fā)出蓄積的生機,陽光在葦葉上劃過,閃耀著鮮艷的光芒。西鄉(xiāng)秦南鎮(zhèn)北蔣街道楚九村的三月,花團錦簇,紅九河邊沉睡了一冬的蘆根,也生發(fā)出許多青箭一樣的嫩筍,拔節(jié)長出一米多高了。在楚九村中石二組團結河邊,一座新型規(guī)模巨大的排澇站一天天“長高壯大”,它的建成,將為楚九村2400多畝良田注入了清澈的水流,引來一片蘆葦搖曳,稻花飄香,蓮藕生色。
北蔣街道楚九村原名耿葛莊,因紀念革命烈士李楚九而得名,位于秦南鎮(zhèn)東南方,由原楚九和中石兩個自然村合并而成,該村有620戶居民,2400多畝耕地,建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楚九排澇泵機泵容量只有50千瓦,泵房也不足20平方米,不能適應楚九人民及北蔣南半邊的幾個村的河流防洪排澇、耕地灌溉的用水需求,為此,政府決定投資200萬元,新建一座14.5米長12.5寬的泵房,配置兩臺75千瓦的電機泵。該泵建設施工時,基礎開挖的深度較深,大概在地平面向下有5、6米深,原來的變壓器臺架緊靠著基礎開挖范圍的旁邊,基礎開挖施工過程中有可能引發(fā)塌方,變壓器和電桿就會倒下來,導致施工人員發(fā)生砸傷或者觸電的危險。知道該情況后,宋紅浩和供電所技術員潘俊海,水利站站長高根群,楚九村支部書記石傳林等一起到現場勘察,通過商討,初定方案三種。一種方案是在原變壓器周圍打一排槽型鋼樁進行加固,防止塌坊,但因為基礎開挖太深,槽型鋼樁的長度也就6米左右,這樣的槽型鋼樁根本無法承受上方泥土的壓力,還是有可能發(fā)生塌坊。再加之,打鋼樁時,與上方的高壓線距離較近,也可能會發(fā)生觸電事故,是下策;第二個方案是申請臨時停電計劃,可以無受限施工,但是,該該排澇站的支線在10千伏楚九線上,楚九線全長約38公里,共有90臺變壓器,其排澇站支線下端還有楚九村和雨生村的二個自然村共7臺綜合配電變壓器接在上面,并且雨生村因春節(jié)期間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先后有7人被確診,屬于疫情防控重點村居,按照規(guī)定不能停電,要保證正常的電力供應。如果按照申請臨時停電計劃的流程時間,大約要10天左右才能停電施工,但排澇站的施工已經因疫情影響延誤了工期,再拖延10天的話,排澇站很可能會導致在訊期來臨前無法完工,嚴重影響楚九村等春耕用水和防洪排澇,況且停電后,還影響楚九線區(qū)域居民生活及工廠企業(yè)的生產,只能是中策;第三個方案就是申請帶電作業(yè),這樣既不影響楚九村和雨生村的居民生產生活用電,又能早點將舊變壓器和線路拆除。但由于排澇站位于農田最南側的團結河邊上,沒有交通道路,只有一條農人耕作的小土路,帶電作業(yè)車無法進入現場。于是,宋紅浩就與排澇站施工隊負責人盧群、以及楚九村支部書記石傳林商議,能不能在原來的泥路上鋪一些碎磚瓦和鋼板,這樣才能保證帶電作業(yè)車能進入作業(yè)地點進行帶電拆除工作。
方案商討確定后,他們分頭行動,供電所負責與供電公司相關部門聯系上報帶電作業(yè)計劃等相關事宜。施工方負責將原來的小土路進行加寬處理,并在土路上鋪碎磚瓦和鋼板。楚九村委會負責土路加寬及鋪設的政處工作。經過多方協(xié)調,本來10多天才能做完的事,硬是用了不到2天時間就完成了楚九排澇站的舊變壓器和線路的帶電拆除工作,為楚九居民與耕地用水提供了保貴的建設時間。
做好服務是宋紅浩這些年來一直堅守的硬道理。正如鹽都區(qū)鼎豐復合肥廠負責人江軍深有感觸地說:“宋所就是個熱心腸,始終把我們企業(yè)、特別是小微企業(yè)的服務放在第一位。”
鹽城市鹽都區(qū)鼎豐復合肥廠原本是租住在北蔣境內的一個小企業(yè),去年由于行情較好,復合肥銷量突飛猛進,今年春節(jié)前該廠準備擴大生產,又新上了一條流水線,他們廠原來租賃廠的變壓器容量小,不能夠適應增加一條新流水線的電能供應。復合肥廠的老板江軍就計劃不用原來租賃的變壓器了,自己新裝一臺250千伏安的變壓器,在社會了找了一家電力施工企業(yè)幫他們安裝新變壓器等。
因受新冠疫情影響,該企業(yè)長時間停工,產量不足而無法交貨,這期間已流失了一份5千噸的訂單。復工后,廠內年前投入的新生產線,因為他們自請的施工單位安裝的設備還未全部到位,又沒有提前向供電公司申報停電計劃,導致新增變壓器無法接電。而復合肥屬于季節(jié)性產品,如果不能按期投放市場,過了春耕春種的時間,那生產出的復合肥就會無人問津,全部積壓在廠里,并且復合肥的市場也會被其他企業(yè)侵占,企業(yè)老板江軍心急如焚。
沒想到是,他嘗試著找到供電所幫忙,宋紅浩主動求變,將審批流程從“串聯”改“并聯”、開設綠色通道,在不影響春耕春種的情況下,實施帶電作業(yè),把壓力留給自己,把時間留給了他人。“本來這件事至少要一個多月才能完成,宋所特事特辦,親自在現場教我用碎石頭鋪好路,設計好帶電作業(yè)車的路線,一次不行再來一次,半個月就幫我開轉了新流水線。”江軍感激地說。
在當地群眾的眼里,宋紅浩辦事讓人信得過。在今春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北蔣供電所所轄的北蔣街道先后共有7人被確診患有新型冠狀肺炎。從2月1日起,作為老黨員的宋紅浩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帶領員工每日必到一線,為附近13個村居的定點發(fā)熱門診和疫情防控單位提供安全有力的用電保障。
積細流而成大海,他就是這樣,在平凡的崗位工作中,在平淡的一言一行中,在平常的細心耐心中,用日復一日的剛毅,詮釋著愛崗敬業(yè)、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人民電業(yè)為人民”的真諦,演繹著黨性之美、人性之美和剛性之美。
群眾的難事煩事就是我的事
水鄉(xiāng)的人知道,蘆葦是護堤的使者。它的根扎多深,對大地的愛就有多深。熱心的宋紅浩就像水鄉(xiāng)的一道防水堤,他走到哪,就如同蘆葦,深深的把根扎實在哪。
俗話說:“鍋不熱餅不靠”。宋紅浩對基礎工作的“熟人社會”深有體會。一有時間,宋紅浩就走街串巷,行阡走陌,開展涉電設備安全巡查,電力法規(guī)、安全宣傳,排查電力設備缺陷,為客戶答疑解惑,走訪困難戶噓寒問暖。
2018年初,學富鎮(zhèn)人民路進行無桿化改造工程,全長1.3公里,同時還涉及4公里的后街小巷的電力線路遷移、改道,將8米、10米的矮桿換成12米、15米的高桿,把70平方毫米、120平方毫米的電纜加粗,換成240平方毫米的。由于學富鎮(zhèn)人民路不是很寬敞,加之周邊的巷道狹小,時任學富供電所所長的宋紅浩帶隊與同事們實地反復勘察,將施工方案修改了13次才得已實施。
未曾想,幾乎完美的方案卻遭到了家住學中村一條無名小巷的顧紅林村民的反對,并阻撓施工,“遷移的電線桿不能從我家小巷前走,會影響我家風水的。”村書記楊秀、鎮(zhèn)村建中心書記王加高輪番上門做工作,都被該村民罵回去了。
供電所長是有任期的,到每個地方需要熟悉一段時間,才能了解當時居民的情況及民風,而無桿化改造工程的政策處理,在項目包里,是地方政府的事,一般對剛上任的供電所長來講,怕“惹火燒身”不愿多管這事的。宋紅浩得知后,決定去做做工作,試試看。連續(xù)三天,他不管多忙,沒有時間就下班后,抽一個多小時去顧紅林家及其家屬聊天,通過溝通,解除了他們的封建思想,化解了誤會與隔閡。
金誠所至,金石為開。顧紅林感動不已,不僅同意了原來的施工方案,還專程到供電所感謝宋紅浩,緊緊地握著宋紅浩的手表示歉意。“用心去化解居民的矛盾,我覺得受點委曲沒有什么不值得的。”這是宋紅浩常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
今年3月2日上午一上班,北蔣街道鵬順家庭農場主陳鵬順心急火燎地找上門來,說他今年租種1200畝土地生產糧食,烘干機有7臺,計90多干瓦的用電容量,但發(fā)現因離變壓器有一千多米,電壓低,機器經常罷工,“我想看看能不能架設專線,確保收獲時節(jié)糧食能順利烘干進庫。”架設專線需要10萬元,老陳拿不出來,十分懊惱。宋紅浩卻沒有放棄,他去現場再三勘查,想出了幫老陳申請走增容流程,對計量裝置進行擴容,對卡脖子電纜和用戶室內線路進行更換,并運用了無功補償,提升功率因素,滿足了7臺烘干機的用電容量。“宋所真是人民電業(yè)為人民服務,為我節(jié)約了9萬多元資金,5天之內就把線路設備改造到位。‘電保姆’真的是暖人心。”老陳坦言,現在一點不擔心今年梅雨季節(jié)農場里的小麥、水稻烘干問題。
翻開宋紅浩的日記,扉頁上寫有這樣一句話:“在其職、食其祿、做其事。要做上不愧黨、下不愧民的人民電工。”
“作為電力工人,確保百姓安全放心用電、讓萬家燈火亮起來是我的責任。”多年來,宋紅浩一直以此為準則。他把手機號碼留在村里、社區(qū)和街道,還有留守家庭與敬老院里,24小時開機接聽求助電話,讓村民遇到用電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服務三農個性化解決問題,成貼心“電保姆”是宋紅浩當所長后的服務宗旨。
攻堅克難彰顯工匠風采
蘆葦花開在每一個容易被人遺忘的角落,無論是春天的拔節(jié),還是冬天的飛揚,它總是在堅守著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不要因為走得快了、遠了、久了,就忘了為什么出發(fā)。”在人生的道路上,宋紅浩是一位行者,更是一位知苦難而奮勇的強者。
4月2日,鹽都區(qū)北蔣街道童成村內成片的水產養(yǎng)殖基地,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春意盎然。國網鹽城供電公司北蔣供電所所長宋紅浩帶領黨員服務隊來到田間地頭,巡視檢查線路、設備,及時為養(yǎng)殖戶排除各類安全隱患,做好他們復工復產的基礎工作,為秋天的收益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魚塘中間的電桿、鐵塔全部采用了新型防護坡,安全放心。”偶遇一位儲姓養(yǎng)殖戶笑瞇瞇地介紹說。而他口中的新型防護坡,正是宋紅浩在2016年創(chuàng)新研制的一項專利成果。
2016年秋天,時任學富供電所所長的宋紅浩在檢查工作中發(fā)現,隨著鹽城西鄉(xiāng)水蕩地區(qū)魚塘、蝦塘、蟹塘、藕塘等水產養(yǎng)殖業(yè)蓬勃發(fā)展,早年架設的電力桿線的電桿、鐵塔等面臨被包圍在魚塘水中間的問題,在一個干涸魚塘中間的電桿防護坡底座坍塌,磚頭砌的護坡和所圍的沙包已經在水流的沖擊下少了一半,給線路的安全運行和維護帶來不良隱患。宋紅浩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有時間就卓磨這事。一個偶然經過幼兒園看到小朋友搭積木時激起他的思索,如果能像小朋友搭積木一樣拼裝成一個整體防護坡底座該多好,堅硬、安全、方便,勿需請瓦匠,自己就可以搞定。他立即回家畫圖,連日來,他畫了上百張拼接草圖,更換了幾十種材料,終于設計出使用輕質陶?;炷林瞥?、釆用“榫卯”連接、拼裝式、牢靠安全的電桿基礎護坡砌塊研制而出。經測算,采用標準磚砌筑一座直徑3米的桿塔基礎防護坡,合計材料和人工工資等,約需4500元左右;若采用宋紅浩發(fā)明的護坡砌塊,一座可節(jié)約1200元,其經濟效益相當可觀。
一個月后,他研制出使用輕質陶?;炷林瞥傻碾姉U基礎護坡砌塊,砌塊與砌塊之間釆用“榫卯”連接,拼接成一個整體,在水鄉(xiāng)位于各類塘中得到了使用。該護坡不但有效鞏固保護電桿的運行安全,而且重量輕、成本低,施工快、使用壽命長、綠色環(huán)保,更讓被包圍在魚塘中間的電桿、鐵塔的維修不再困難。該項成果申報后,當年就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走進宋紅浩的辦公室,赫然入目的是辦公桌上又一張剛剛收到的“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這是他在2019年所研發(fā)的一種非破路電纜管道敷設鉆孔裝置。2017年,鹽城市實施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工程,要在全市包括鄉(xiāng)鎮(zhèn)范圍內的所有重要道路,以及道路岔口安裝社會面視頻監(jiān)控。安裝監(jiān)控需要鋪設電纜,鋪設電纜穿越道路時要么破路開挖,要么采用大型液壓頂管機械來施工。然而一些村民對破路開挖式的“拉鏈式”施工提出異議,窄小的鄉(xiāng)村道路又限制了大型機械的進入,有心的宋紅浩將此事記下,花了兩年時間,研制出小型化的電纜管道敷設設備,不需要破壞路面開槽挖溝。設備一經使用,解決了在鄉(xiāng)村道路下敷設電纜管道的施工難題,而且按每年穿越100條道路計算,可為公司每年節(jié)省10多萬元,社會效益也相當明顯。
諸如此類的創(chuàng)新技術對宋紅浩來說是“家常便飯”。“充電式液壓高枝修剪刀”“導線展放長度電子測量器”“拉線綁扎器”……這些創(chuàng)新成果分獲國家專利,助力企業(yè)降本增效。24年來,宋紅浩14項成果,1項獲國家發(fā)明專利,7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18年春天,宋紅浩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蘇工匠榮譽稱號”、2016年8月,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二○一六年度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迷彩服里的技能記憶
2008年的秋天,蘇州金雞湖畔的蘇州電校美麗且熱鬧著,陣陣秋風中,一支支盛開的蘆花隨風起舞。遠遠望去,整個金雞湖白茫茫一片,似雪花翻滾。此時,又一支蘆葦花綻放了,宋紅浩,一支生長在蘇北里下河水鄉(xiāng)的蘆葦,經過5次角逐,在28個代表隊,224名參加的國家電網公司組織的農電工崗位知識和技能競賽中脫穎而出,奪得配電線路專業(yè)個人第一名,他代表參加的江蘇省電力公司代表隊獲得了團體第三名,宋紅浩與其他三名隊友代表江蘇省電力公司配電線路專業(yè)代表隊參加比賽,最終江蘇代表隊獲得了配電線路專業(yè)團體第一名。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10多年過去了,如今在宋紅浩的辦公室衣柜里,珍藏著一件退了色的迷彩服,它陪伴宋紅浩走過了一段艱難困苦的歲月,是他人生的一個里程碑,是他成長為今天的他一塊奠基石。
2007年,江蘇省電力公司為了提升農電人員的工作技能,激勵員工學習技能,省公司決定“以賽促學”,舉辦農電工崗位知識和技能競賽。為了應對這場技能競賽,鹽城供電公司選拔了一批隊員成立了鹽城公司技能競賽集訓隊,為保證訓練技能出成果,當時對技能集訓隊員實行半軍事化管理模式,并到鹽城軍分區(qū)的軍人服務社給每名隊員購買了一套軍人訓練時穿的迷彩服,作為技能訓練服。
在集訓期間,宋紅浩穿著它每天5點起床,迎著朝陽參加訓練,在7點吃早飯時,這身迷彩服已全部被汗水浸濕,早飯后仍然穿上微干的迷彩服繼續(xù)訓練。當時正值夏天,室外的溫度比較高,有時達到37、38度,宋紅浩及隊員們訓練時訓練服一會兒被汗水浸濕,一會兒被太陽曬干,到了中午吃午飯的時候,這件衣服的前后面被汗水浸濕過的地方,都會被太陽曬出一層不規(guī)則的白白的鹽霜圖。每天晚上換下來洗的時候,這件衣服因為結了鹽霜,會變得堅硬難洗。洗完后,他總是將它晾在空調的風口吹干,便于第二天訓練時再繼續(xù)穿它。
就這樣,宋紅浩穿著這套迷彩訓練服,先后完成了2007年鹽城公司組織的集訓,2008年備戰(zhàn)國網公司比賽參加省公司在鹽城、連云港、蘇州組織的集訓隊集訓。最后,在2008年國網公司組織的農電工崗位知識和技能競賽中,宋紅浩與他所代表的團隊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為了紀念這件陪他度過了春夏秋冬,陪他走過了花開花落,取得良好成績的曾經留著汗?jié)n鹽霜的迷彩服,他一直把它珍藏在衣柜里,存放在他的心中。
1996年,20歲的宋紅浩高中畢業(yè)后,被招工進入尚莊供電所做一名農村電工。每天背著一個黃色的工具包,登桿維修、排除故障、線路巡視、抄表收費。他勤學苦練,往往一個動作要練幾十遍、幾百遍,手上滿是血泡,從不吭一聲;腿上的皮都磨掉了,至今都留下了印痕。他向師傅學習,向書本找答案,自創(chuàng)了一套類似中醫(yī)使用的“望”“聞”“問”“切”獨特檢查線路絕活。憑著一股韌勁,他不僅自學拿到本科文憑,還學會多種電腦程序操作。24年來,他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行業(yè)里響當當的電力支柱,成為知識型、技能型、創(chuàng)新型新時代產業(yè)工人的典型代表。
“小宋特別勤奮好學,2003年,因為他會操作電腦,被調到公司農電部幫忙,小伙子每天夜里學到凌晨3點,以那一股鉆勁和韌勁,學會CAD制圖、MIS信息系統(tǒng)等電腦操作運用,成了多面手。當時,好多供電所的技術員都請他幫忙畫圖。”鹽都營業(yè)部運檢部主任董兵記憶猶新。
2008年10月,宋紅浩參加了國家電網公司組織的農電工崗位知識和技能競賽,經過五輪淘汰,殺出重圍,獲得配電運檢專業(yè)個人全能第一名。載譽歸來后,公司成立了“宋紅浩創(chuàng)新工作室”。
“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做。踏踏實實練習操作技術,當一名好工人要有絕活。”宋紅浩在給新學員培訓時如是說,也如此踐行。“剛進單位時,是宋老師教會我第一課。”現已獲評國網公司優(yōu)秀人才的孟令亞印象深刻,當時他將做拉線的動作做反了,被宋紅浩發(fā)現后,整整罰他練到半夜,“老師要讓我明白,動作錯了,不僅會影響工藝、減緩速度,更會讓電線桿倒下,出現事故。”
“宋老師特別有技巧,做東西都不需要卷尺。做80厘米的拉線,他伸開手臂在身上一比劃,分毫不差。”徒弟彭遠至今對宋紅浩萬分崇拜,“鋼絞線又硬又粗,可到他的手上像是有了魔力,柔軟聽話。直到有一天,我摸到老師手上厚厚的老繭時,終于明白技巧是多年苦練出來的。”平時,宋紅浩很少對徒弟講大道理,總是帶頭干活,用實際行動教會他們學知識、學技術,更要有責任、有擔當。
多年來,宋紅浩先后培訓學員近千人,其中有1人在國家電網公司技能競賽中獲獎,9人在省電力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中獲獎,3人被評為省電力行業(yè)技術能手,5人獲得省農電有限公司優(yōu)秀人才稱號,1人被評為市技術能手。宋紅浩自己于二○一六年九月被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江蘇省企業(yè)首席技師”。
“我認為任何時代都離不開個‘干’,字,把熱愛勞動當做美德,把鉆研技術當成樂趣,是新時代產業(yè)工人的精氣神,要一直傳承下去。”宋紅浩說。
有人會問宋紅浩:“人生就那么幾十年,你這樣做累嗎?值嗎?”而當他看到聳立在水鄉(xiāng)一根根堅實的電桿,一畦畦綠蔭的禾苗,一塊塊碧波的養(yǎng)殖溏,還有他一項項專利、一本本榮譽證書等,他坦然了,他說:“正因為生命有限,我更不能留下遺憾。心里暖和就不累,就值得!”
蘆葦是有根的,它的根植于大地,大地養(yǎng)育了它的平凡,大愛無痕,大愛無疆,這就是宋紅浩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