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層樓高的變電站與小區(qū)僅一墻之隔,為什么不把它建在人少的地方?”“變電站到底有沒有輻射?”“樓下就是變電站,小區(qū)有十多個孕婦,期待權威科普!”連日來,記者接到了不少街坊對“身邊變電站”的疑慮。
為此,羊城晚報記者特地走進廣州變電站科普中心,并采訪了電力專家,通過本報道一一回答這些疑問。
為什么要在市區(qū)建變電站?
變電站是做什么的?據介紹,變電站是改變電壓的場所,主要職能是將發(fā)電廠發(fā)出的電進行升壓或降壓,是保障大家用電的重要基礎設施。
為什么這樣講呢?其原因是,輸電線路傳輸電流不可避免會有損耗。為了讓電流能輸送得更遠,電力需要經過升壓變電站,將電壓升至高電壓等級,由電力線路跨越高山河流,送到城市和鄉(xiāng)村;然后經過不同層次的降壓變電站,將電壓降到用戶需要的電壓等級,傳送到千家萬戶。
“為何變電站不離我們遠一點,非要建在市中心或居民生活區(qū)?”街坊陳伯問。
據悉,電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用電的需求也不斷增大,但是變電站的供電能力是有限的。
舉例來說,在城市用電負荷密集區(qū),一座110千伏變電站通常只能覆蓋約兩平方公里的供電面積,超過這個范圍就很可能導致供電質量下降,電壓不穩(wěn)。只有將變電站選址在負荷集中的位置,保證供電半徑覆蓋盡量多的用戶,才能讓用戶享受到可靠優(yōu)質的電能,因此,變電站需要建在市中心及居民區(qū)附近。這就好比一個公交車站,當附近社區(qū)的居民增多,出行壓力增大,就需要在附近增設公交車站方便市民出行。
同時,當城市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后,電網就需要增加更多座變電站,這樣才能保障在發(fā)生極端自然災害,也不至于丟掉全部負荷。
變電站會產生電磁輻射嗎?
人們談“變電站”而色變,主要擔心變電站產生的“電磁輻射”會對人體有害。
為此,記者來到廣州珠江新城的“月光寶盒”——110千伏獵橋變電站(也稱為廣州變電站科普中心)一探究竟。
“事實上,變電站并不產生電磁輻射,而是存在感應電場、感應磁場。”廣州著名環(huán)保專家、原廣州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何志輝高級工程師稱,電磁輻射是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由源發(fā)射到空間的現象,或能量以電磁波形式在空間傳播(據《電磁兼容術語》GB/T4365-1995)。電磁輻射所衍生的能量,取決于頻率的高低:頻率愈高,能量愈大。
在廣州變電站科普中心,這里配備了專業(yè)的設施和儀器,可以現場對變電站進行檢測。記者看到,經檢測,由于220千伏及110千伏變電站內的電力設備頻率為50赫茲,其產生的是一種極低頻率的電磁場(類似冬天脫毛衣時產生的靜電效應),不可能以電磁波形式在空間傳遞能量,因而變電站對周邊的實際影響主要以電磁感應效應為主,而不是電磁輻射。
檢測數據還顯示,變電站的磁場強度僅為國家安全限定標準值的百分之幾或千分之幾,遠低于國家標準。
在進行的電磁感應實測互動中,通過對比家電的數值,發(fā)現變電站的電磁感應值遠遠低于居家環(huán)境的值。獵德村民李先生說,之前聽說要在附近建變電站,不少村民都擔心輻射,“參加現場檢測才知道,這種電磁感應數值還不如家里的電吹風。”
此外,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1996年聯合40多個國家、歷時10年開展的“國際電磁場研究計劃”和美國全國環(huán)境衛(wèi)生研究所NlEHS耗資4500萬美元、歷時6年完成的“電磁場研究與公眾資料傳播計劃”已有定論:輸變電設施的電磁場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有害影響。
事實上,最直觀的現狀就是,電力部門員工每天在變電站內工作,包括500千伏和220千伏變電站、架空線路,卻不用做任何輻射防護,他們的身體健康情況卻沒因此受任何影響。
何志輝表示,實際上電磁感應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人類生活的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我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磁場包圍中。
現代變電站愈發(fā)智能與綠色
讓現代化城市與能源電力融合發(fā)展,是時代要求和民心所盼。對廣州這樣的一線大都市來說,關于電網設施“質”與“量”的要求只會更高,其中包括更加合理的選址與規(guī)劃建設、更為智能與綠色的功能升級、更能融入居民生活和城市景觀的外觀設計。
以技術創(chuàng)新為例,2008年到2021年的13年間,廣州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數量翻了一倍,變電站工作人員卻并沒有增加。信息化、互聯網技術在行政辦公、信息溝通中的廣泛運用,徹底改變了傳統變電站員工的工作模式和方法,智能運維中心逐漸建立。而在綜合自動化技術的加持下,無人值守的變電站也應運而生。
在綠色環(huán)保方面,如今廣州變電站建設最大的特色,突出與城市景觀融為一體。在位于在CBD一線江景、廣州塔旁邊的黃金位置上,110千伏藝苑變電站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該站設計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原則,通過優(yōu)化建筑美學、降低建筑高度,以“垂直綠化”等方式,廣州供電局有關負責人稱,這種充分利用風、光、水、土等資源,進一步減少能耗,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而位于廣州黃埔區(qū)的220千伏知識城變電站,是廣州首個設置建筑光伏發(fā)電系統的220千伏戶內變電站。它按照綠色變電站標準進行設計與建設,通過可再生能源利用與建筑一體化技術、規(guī)?;商柲芄怆娎茫?jié)約18%的站內用電。
據介紹,該站的另一大特點:一邊發(fā)電,一邊遮陽隔熱,從而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同時,該站還以建筑布局為突破口,內部采用內置式通風廊道布局,有效提升通風效果,有效減少主變室內噪聲向外傳播的情況,讓變電站自主“呼吸”。
鏈接
變電站見證城市的發(fā)展
在廣州,變電站的面貌與整個城市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軌跡相依相存、同頻共振。1958年,廣州第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員村變電站運行;1994年,廣州第100座變電站——220千伏赤沙變電站誕生; 2014年,廣州第300座變電站——220千伏“柳園變電站”正式投產,廣州成為全國首個擁有300座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的省會城市。
從1座到100座,廣州用了60年,從100座到200座,縮減到14年,而從200座到300座,則用時6年。
變電站數量的激增,是廣州經濟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佐證。截至2021年,廣州擁有110千伏及以上的變電站有387座。從100座到300座,從13.2千伏到500千伏,從郊區(qū)到市中心,廣州變電站的發(fā)展一直向前。
變電站的快速發(fā)展,為廣州帶去了更充沛、更穩(wěn)定的電力支持。數據顯示,2021年12月,廣州全社會用電量和供電量雙雙突破1000億千瓦時。2021年,廣州全口徑用戶平均停電時間低于0.41小時,首次進入半小時,邁入世界一流行列。(記者 馬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