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當遠離故鄉(xiāng),又適逢中秋佳節(jié),心中不免思緒萬千:那邊的山,那邊的水,還有那邊的人是否還依舊呢?下班回來,與往常一樣,開一盞小燈,放著ILEM的歌,手指開始漸漸在鍵盤上飛舞,就在這時,我遇見了《路邊野餐》。
《路邊野餐》,是導演畢贛從溫暖濕潤的地中海畔到遙遠神秘的臺灣海峽,為我們獻上的他27歲的生日禮物,開啟了一場屬于他自己的奇妙之旅。整個電影看完,清新自然的畫面,以及不刻意雕飾的主演,著實給人一種流暢悠久的影像之美。不得不說,長達41分鐘的長鏡頭無不彰顯著這位青年導演的匠心獨具,他用手機或者某種小型設備的視角,拍攝著人物的出現(xiàn)、離開,每個鏡頭都充滿著隨意和偶然,期間還穿插著兩次穿越河流,匯聚時空,幫女人送花和衣服,以及時不時傳來的雷聲,讓人感覺很現(xiàn)實卻又夢幻。另外有意思的是,女主第一次出現(xiàn)在鏡頭下衣服是扣錯了扣子的,到第二次她出現(xiàn)時衣服又扣對了,我猜可能是導演不小心拍錯了,后面索性用這種不連續(xù)的拍攝手法為我們描述一個亦真亦幻的意境吧。
不得不說,這部小成本電影某些細節(jié)還是處理得相當有趣味的:比如瀑布邊的小屋,很馬爾克斯;比如吊車如何下坡,實打實證明了藍翔技校存在的意義;又比如衛(wèi)衛(wèi)給洋洋做的風車,可謂“開得了機車做得了手工”,男友力MAX妥妥的;再比如那首叫做《小茉莉》的兒歌,真的很好聽;再比如無處不在的貴州普通話,確實很接地氣……
看完電影后,嘴角有點輕微蠕動,不是想說話,卻是淚已悄悄滑下。想起小時候依偎在母親身邊時,我會睡得很深,咿咿呀呀做起夢來毫不自覺,有時會夢到自己像泰山一樣在小鎮(zhèn)上穿梭自如,有時會夢到自己像俠客一樣在教室里飛檐走壁,當然,也會夢見自己一開房門就是大海,然后如癡如醉......長大了,做夢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稍不留意就會被外界嘈雜的聲音驚醒,以至少有夢到那山,那水,那人了。而《路邊野餐》中彌漫著濕氣的清晨,潮濕的帶著泥土的狹窄公路,路邊兩邊長得綠油油的菜地,好像真的讓我做了一場很沉很沉的夢:夢到了風一吹就皺巴巴的小河邊,夢到了教學樓后那座怎么爬也爬不上去的穴口山坡,夢到了皺著眉插著腰跟賣菜小販討價還價的桂香奶奶,還有夢到那個把頭埋進母親懷里咯吱咯吱大笑的我......
為了尋找你
我搬進了鳥的眼睛
經(jīng)常盯著路過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