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住呼吸,凝神提筆,筆尖沾滿濃墨,在紅色的宣紙上輕輕寫下一筆……不多時,一個飽滿的“福”字躍然紙上。沙赫德滿意地端詳著自己的作品,嘴角揚起一絲欣喜。
“沙赫德,這次寫得不錯,比上次穩(wěn)多了!”一旁的中國同事張瑞拿起福字細細端詳,語氣里滿是贊許。
沙赫德靦腆地笑了,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回答:“謝謝,這個……是送給你的,祝你新年……快樂!”
沙赫德是中國電建巴瑞薩發(fā)電公司燃料采購部的一名屬地員工。他的家鄉(xiāng)在孟加拉國吉大港市,那里風光旖旎,民風淳樸。如今,他的生活與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文化交織在了一起,碰撞出來不一樣的火花。
在巴瑞薩發(fā)電公司,沙赫德第一次接觸到了中國文化,也逐漸愛上了其中的獨特魅力。
三年前,他剛加入中國電建時,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對中國春節(jié)的習俗也一無所知。第一次看到同事們忙著貼春聯、寫福字,他覺得既新奇又有些距離感。但很快,中國同事熱情地邀請他一起參與,讓他逐漸融入了這個多元文化的大家庭。
“來,沙赫德,我們教你寫‘福’字。”張瑞遞給他一支毛筆,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執(zhí)筆、運腕。起初,沙赫德怎么也掌握不好力度,寫出的“福”歪歪扭扭。他有些沮喪,可同事們并沒有“笑話”他,而是耐心鼓勵:“沒關系,慢慢練就好了。”
那是沙赫德第一次用毛筆寫“福”。雖然寫得生疏,他卻深深感受到了中國人對“福”字的重視,也體會到這個字所代表的美好祝愿。
沙赫德逐漸發(fā)現,“福”字不僅是一個符號,更是中國春節(jié)文化的核心之一。每年春節(jié)來臨之際,巴瑞薩發(fā)電公司都會組織中孟員工共同書寫春聯、制作福字,裝點辦公樓和員工宿舍,營造濃濃的節(jié)日氛圍。
對沙赫德來說,這也是一年中最有意義的時刻。
他喜歡拿起毛筆,蘸上濃墨,小心翼翼地一筆一畫,感受每一筆的起承轉合,仿佛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話。他好奇地向張瑞請教:“這個‘福’字為什么要倒著貼呢?”張瑞笑著解釋:“因為‘福倒’諧音‘福到’,寓意好運來到。”
漸漸地,沙赫德不僅學會了寫福字,還懂得了一些中國春節(jié)的傳統(tǒng)講究。當他把寫好的福字送給中國同事時,他會用略顯生硬卻飽含真誠的中文祝福:“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隨著時間的推移,沙赫德漸漸發(fā)現,中國電建投資建設巴瑞薩電站,不只帶來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他們還把濃厚的中華文化氛圍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他覺得,把“福”字送給同事,不僅僅是節(jié)日的祝福,更是一種跨越文化的心意傳遞,大家的贊許讓他感受到深深的成就感和歸屬感。
從此他暗下決心,要學會說中文。慢慢地,他學會了用中文說“你好”“謝謝”,也能用簡單的句子描述自己的想法。有時,他還會請教同事們中國菜的做法,試著在家里為家人烹飪美味。
“在中國電建工作,不僅讓我學到了先進的管理理念,還讓我認識到文化交融的魅力。”除了沙赫德外,其他屬地員工也經常這樣感慨。
中國電建致力于推動屬地化經營,將培養(yǎng)本地人才作為公司戰(zhàn)略重要的一環(huán)。為孟籍員工舉辦技術培訓和文化交流活動,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中國電建,同時也為員工提供良好的職業(yè)發(fā)展機會。
沙赫德在公司組織的培訓中受益匪淺。他從一名普通員工逐步成長為燃料采購部的業(yè)務骨干,負責與多方協(xié)調采購燃料供應的工作。他的出色表現得到了公司領導的認可,也成為孟籍員工中的榜樣。
“這個春節(jié),讓我更加明白了‘一家人’的意義。”沙赫德感慨地說道,“我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但在中國電建我們是一個團隊,我們?yōu)榱税l(fā)展孟加拉國的共同目標而努力。”
沙赫德將剛寫好的“福”字輕輕貼在辦公室的門上。他注視著這個字,心里充滿了溫暖和滿足。這個“福”字不僅是新年的祝愿,更是中孟文化融合的見證。
沙赫德相信,在中國電建,中孟員工的攜手努力會像這個“福”字一樣,為孟加拉國這片土地帶來更多的光明和希望。(作者:周紹虎攝影:孫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