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企業(yè)在2017年的日子,似乎不太好過了。
近日,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董事長喬保平指出,發(fā)電企業(yè)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攻堅期和經營發(fā)展轉折期“三期疊加”的特殊歷史階段,正面臨歷史性的拐點。2017年的經營形勢不容樂觀,發(fā)電企業(yè)受到多重擠壓,盈利空間大幅壓縮,經營將更加艱難。
喬保平是在2016年12月國電集團務虛會上發(fā)表講話時做上述表態(tài)的。國電霍州發(fā)電廠燃料部副主任王長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喬保平對于電力行業(yè)趨勢的判斷已在國電集團職工代表大會上被廣泛傳達。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對第一財經分析,電力企業(yè)全面虧損是很有可能發(fā)生的事。
“從前‘電老虎’賺大錢,現在即將賠錢。煤炭價格的上漲壓縮了電廠利潤空間,電廠沒有定價權,說明上中下游的關系還沒完全理順,市場競爭不充分,市場機制有待健全。完全‘水漲船高’也不可取,電價不能隨意漲,漲價太多影響百姓生活?!毙旌椴耪f,這就需要推進自然壟斷領域的市場化改革,電力等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今年的改革重點。
挑戰(zhàn):產能過剩、煤價、電改
以王長青所在的霍州電廠為例,該電廠2016年盈虧持平,2017年預算虧損2億元左右。主要原因是煤價上漲,發(fā)電利用小時數下降。電改深入推進后,該電廠的應對措施是電量方面多爭取外送電、特高壓等市場化電量;煤價方面則多做比較,爭取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電力過剩加劇、煤電價格快速上漲、電改全面推進……在多重擠壓下,火電經營壓力倍增,傳統(tǒng)發(fā)電企業(yè)均面臨巨大考驗。
近年來,隨著電力需求特別是重化工業(yè)用電增速放緩,全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連續(xù)下降,電力產能過剩問題突出。
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底全國火電裝機容量10.5億千瓦,設備平均利用小時4165小時,同比降低199小時,是196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與上年相比,除北京、河北和西藏3個省份外,其他省份火電設備利用小時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海南降幅超過1000小時,青海、福建、四川、新疆和寧夏降幅超過500小時。
此外,喬保平認為,清潔可再生能源限電仍在惡化是電力產能過剩的問題之一,棄水問題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緩解,大規(guī)模棄光限電開始顯現。數據顯示,去年1-11月,國電集團公司平均棄風率達到14.6%。
與此同時,去年全年的煤炭價格大幅上漲。
據秦皇島煤炭網數據顯示,去年最后一次環(huán)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593元/噸,雖然已連續(xù)8期下行,但相比年初漲幅近60%。去年年底,國家發(fā)改委、能源局連推“組合拳”,包括啟動抑制煤價過快上漲響應機制、推動煤電企業(yè)簽訂中長期合同等。業(yè)內預計今年煤價將高位企穩(wěn),略有下降。
電力市場化改革也是影響電力企業(yè)盈利空間的因素。
去年以來,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第一財經經過梳理發(fā)現,截至目前,已有26個省(市、區(qū))的電改試點方案已經獲批,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擴大到19個省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