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范歐洲能源業(yè)的“雷曼時刻”,德國政府近日完成了對天然氣進口商Uniper的國有化。
12月22日,德國聯(lián)邦經濟部和財政部宣布,已經完成對Uniper的收購,持股99%。此前兩日,歐盟委員會批準了德國聯(lián)邦政府對Uniper的融資方案。按照方案,德國政府將立即向Uniper注資80億歐元,并在2024年之前進行最多不超過265億歐元的融資。
同時,歐盟委員會還批準了德國政府對SEFE(Securing Energy for Europe)能源公司63億歐元的注資計劃。SEFE前身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股份公司(Gazprom)的德國子公司,在俄烏沖突后被德國政府托管。
為挽救瀕臨倒下的能源企業(yè),法國政府也在行動。今年7月,法國政府宣布將支付97億歐元以完全控制法國電力公司(EDF)。EDF是歐洲最大的核電運營商,受能源危機影響,公司也處于巨額虧損狀態(tài)。
安邦智庫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宏旭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短期來看,歐洲能源危機導致的金融市場風險受到控制,由各國政府對相關能源企業(yè)提供資金和融資,可以避免這些能源企業(yè)倒下;另一方面,在能源價格趨于穩(wěn)定的情況下,相關的風險不會進一步擴大。隨著市場趨于穩(wěn)定,未來再次出現(xiàn)問題的可能性也在下降,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歐洲的“雷曼危機”正在得到化解。
德國完成對Uniper的收購
歐洲能源危機中,德國最大的俄氣進口商Uniper首當其沖。
在5月公布一季度業(yè)績時,Uniper還對盈利前景抱有信心。當時的Uniper已經處于虧損狀態(tài),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Uniper調整后息稅前利潤(EBIT)為-8.29億歐元,去年同期為7.31億歐元;調整后凈收入為-6.15億歐元,去年同期為5.94億歐元。
Uniper表示,收益下降主要是全球大宗商品部門的儲氣優(yōu)化所致,并稱天然氣中游業(yè)務的收益將轉移到2022年后續(xù)季度。Uniper在聲明中強調:“這是盈利轉移而非虧損?;趯ξ磥順I(yè)務表現(xiàn)的假設,我們可以確認本財年的盈利預測。”
雖然向市場傳遞了信心,但危機早已四伏。6月,Gazprom以送修的渦輪機未及時交還為由,將“北溪1號”輸氣量降至40%,7月,繼續(xù)減少一半至設計產能的20%。其后,這條自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大動脈幾度處于停運狀態(tài),遭到破壞后更是短期內復供無望。
伴隨著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供應的大幅削減,Uniper的財務狀況愈加灰暗。2022年的前九個月,公司調整后的EBIT為-47.55億歐元,調整后的凈收入為-32.20億歐元。
Uniper在聲明中表示,2022年6月14日至9月30日期間,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減少,第三季度的天然氣輸送更是完全停止。為履行客戶合同,公司不得不在現(xiàn)貨市場上以高價購買天然氣,公司天然氣業(yè)務成本因此變得高昂。
對于德國的天然氣與電力供應,Uniper擔當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該公司為德國約900個地方市政設施中的420個提供電力或天然氣,此外,Uniper還是歐洲第四大儲氣公司,其儲氣量約占德國總儲氣量的25%。
巨大的經營壓力之下,Uniper幾度向德國政府求救,在全額提取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提供的90億歐元信貸額度后,Unipe繼續(xù)向KFW申請40億歐元信貸額度。同時,Uniper的國有化也被提上議程。當地時間9月21日,德國政府與Uniper達成協(xié)議,將斥巨資購買該集團股份并使其國有化。為防止“雷曼時刻”的到來,這一進度條迅速加載完成。12月22日,德國聯(lián)邦經濟部和財政部宣布對Uniper的收購已經完成,持股99%。
在收購完成的前兩日,歐盟委員會批準了德國聯(lián)邦政府對Uniper的救助方案,包括立即增加80億歐元的現(xiàn)金增資,以每股1.70歐元的價格進行認購,同時還包括高達265億歐元的授權資本,其中將在2022年底前最多發(fā)放65億歐元,在未來兩年將按季度發(fā)放最多200億歐元。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通過的方案中制定了Uniper必須履行的結構性補救措施。根據歐盟的要求,Uniper需要在2026年底前完成一系列資產剝離,包括俄羅斯子公司Unipro84%的股份、OPAL天然氣管道20%的股份、BBL天然氣管道20%的間接股權、國際氦氣業(yè)務等。
同時,在2026年底之前,Uniper只能進行必要的收購,比如關系到公司生存或業(yè)務脫碳的收購,這些收購也需要得到歐盟委員會的批準。 盡管條件苛刻,但Uniper總算拿到了一張“免死金牌”。
能源企業(yè)紛紛“國有化”
歐盟委員會在通過對Uniper救助方案的同時,還批準了德國對SEFE的63億歐元救助計劃。
SEFE前身是Gazprom的德國子公司,在德國天然氣供應市場上占有14%的份額。歐盟委員會在聲明中表示,伴隨著俄烏沖突的發(fā)生以及Gazprom的天然氣供應中斷,SEFE遭受了嚴重損失。2022年11月11日,委員會允許德國政府接管SEFE的100%所有權,以保障該公司的生存能力和德國的天然氣供應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處于能源旋渦之中的法國也正在推進能源企業(yè)“國有化”。今年7月,法國政府宣布將支付97億歐元以完全控制法國國家電力公司(EDF)。法國政府表示,將EDF國有化,是“在氣候緊急情況和地緣政治形勢要求下,法國做出的強有力決定,以確保法國的能源獨立和主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王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將此類能源企業(yè)收歸國有,其實就是通過國有資金對這些公司注入資金,讓企業(yè)不至于垮掉,能夠盡量維持正常的經營活動,并盡早地度過能源危機。
“政府這些舉措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yè)的經營問題,這是毫無疑問的”,王健表示。
魏宏旭也認為,對于企業(yè)而言,國有化之后可以獲得很多實質性的幫助。一方面,政府對企業(yè)提供的財政支持會更為直接,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政府信用幫助這些能源企業(yè)獲得融資,增加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王健向記者強調,將企業(yè)收歸國有,是政府通過市場方式進行調節(jié)的一種方法,主要幫助解決企業(yè)的短期危機,特別是涉及到公共基礎設施的企業(yè)。“日后待能源危機得到化解,企業(yè)經營恢復正常,政府也會逐漸把股權賣掉,降低持股比例”。
在歐盟通過的救助方案中,德國承諾在2023年底前制定一項退出戰(zhàn)略,目標是最遲在2028年底前將其在Uniper的持股比例降至不超過25%加1股。
政府壓力進一步加大
能源企業(yè)暫舒一口氣的同時,政府壓力再添一重。
受訪專家提醒,企業(yè)危機的化解并不等于能源危機得到有效解決,只不過是將企業(yè)的風險轉嫁到各國政府身上。魏宏旭表示,將此類能源企業(yè)收歸國有后,歐洲各國的財政壓力將進一步增大,一些債務負擔較重的國家可能會有主權債務風險持續(xù)惡化的趨勢。他強調,風險只是被轉移,并沒有消失。
在能源危機中苦苦掙扎的歐洲企業(yè)眾多,除上述Uniper、EDF之外,捷克電力公司CEZ等也在尋求救助。同時,能源交易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逐日增加,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 ASA曾警告稱,除非歐洲各國政府擴大流動性,幫助能源企業(yè)支付至少1.5萬億美元的追加保證金要求,否則歐洲能源交易將面臨陷入停滯的風險。
各國政府為此紛紛“出手”。今年7月,CEZ與捷克財政部簽署了一項高達30億歐元的信貸協(xié)議;9月,瑞典政府宣布為北歐和波羅的海地區(qū)的電力公司提供2500億瑞典克朗的信貸擔保;芬蘭公用事業(yè)公司Fortum也與政府投資公司Solidium簽署了價值23.5億歐元的過渡性融資安排。
對政府而言,這些投入毫無疑問都將增加財政壓力。近日一份德國財政部文件顯示,因實施了一系列能源救濟措施,德國政府的公共赤字達到4.5%,為最初計算的兩倍多。
魏宏旭認為,從政府的角度看,在進行一系列救助的同時,也需要避免風險敞口的擴大。同時他還建議,當地政府對居民能源高費用的補貼,可以以更為直接的方式進行,但仍需要避免補助的無止境增加而成為政府財政的“無底洞”。(記者 何柳穎)
評論